发布时间:2006-03-03 来源:-教研处 流览量:次 分享到
专题:探索红细胞(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案例)
温四中 项琦行
教学背景: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的理念正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挑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目前,随着互联网这一特殊媒介越来越多的向课堂渗透,生物教学开始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开放式的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都像等待燃烧的火把,而点燃这些火把的可能仅仅只用一个“有趣并有意义”的问题。“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追求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在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在小组的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分享精神,主动参与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
教学主题:
这节课选择红细胞作为切入点的原因:红细胞是高中生物中经常遇到,但是教材上又特别“语焉不详”的知识点;红细胞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结构和功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红细胞有特殊的形态和独特的代谢方式。这些都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火种”,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将鼓励他们迈出积极探索的脚步。
这节课选择互联网作为查找资源的媒介,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互联网上有效的获取并整理自己所需的知识,不会在眼花缭乱的资讯中迷失方向。
选择Powerpoint作为学生汇报成果的手段,目的在于:对电脑技术要求较低,便于学生操作,容易说明问题,而且好的Powerpoint还要辅助以好的解说词才能相得益彰,无形中提高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
教学过程:
师:向学生出示关于红细胞的8道习题(附后)
请同学们注意,这不是一节练习课,不过要先请同学们来看几道练习。
看似矛盾的开场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迅速把注意力放在习题上,这是几道并不陌生的习题,所以很多学生在几分钟之内都解答出来了。
师: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下
生:回答1—8题,有对有错,但都能很快的选出正确答案,学生对第八题有异议,选择ABCD的都有。
师:在刚刚给出大家的几道题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1:都讲到了红细胞。
师:对,这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探索红细胞。刚才的题目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我也注意到,同学们的正确答案往往是基于对某些熟悉知识点的推理而不是对红细胞的真正了解,比如第8题,我想,很多同学可能是这样推理的:题目告诉我们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葡萄糖是呼吸作用的原料。所以,选出B。正因为我们是这样推导出答案的,有些同学就对自己的回答不自信了。
在我推理的时候,学生频频点头称是,于是,我趁势就说到。
其实,单凭教科书对红细胞的描述是非常模糊的,红细胞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的任务也很重要,它也是一类非常奇特的细胞,同学们回顾一下,有那些奇特的地方呢?
生2:没有细胞核,双面凹陷圆饼状。
生3: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生4:红细胞表面有凝集素,用于决定血型。
生5:只有红细胞运输葡萄糖时是协助扩散的。
学生们的发言很踊跃,关于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被不断的激活,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所说:“圆圈的面积代表我们的知识,但是这个圆圈的外面,就是我们无知的部分。圆圈的周长越长,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也就越多。”问题是让学生发觉他们未知领域的最好的手段。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发现同学们对红细胞了解的面很广,但是都很难有深入的进一步的描述,可以说看似简单的红细胞,还有很多的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的去了解它。所以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来搜集学习红细胞的知识。但是,网络上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为避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在查找资料之前,我们最好先明确我们需要查找的是什么,我想听听同学们想要查找红细胞的哪些方面呢?
生6:红细胞为什么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核,红细胞如何增殖?
生7:红细胞是怎样携带氧气的?红细胞为什么能携带氧气?
生8: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吗?
生9:红细胞从哪里来?衰亡之后又去哪里了?
生10:红细胞怎样决定血型的?
生11:有哪些疾病和红细胞有关呢?
生12:血液凝固之后红细胞变成什么样了?
生13: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还有其他细胞器吗?
……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想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连我都很想知道答案,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网络上探询一番了。欢迎同学们登陆我的《探索红细胞》主题网站搜集红细胞知识,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Google和百度两大搜索引擎为大家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
学生们跃跃欲试,但是,很显然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在查找资料和成果检验时都会带来不便,同时也为了养成他们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我决定让他们自行分成5人为单位的小组。
为了让同学们找到的资料能方便交流探讨,请大家自由组成5人为单位的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分配,最后,将找到的资料制成Powerpoint文件,选一名组员进行讲解,我将依据每个小组在查找时的合作情况和PPT汇报给每一个小组记分。
学生很快的分好了小组,选出了组长,每组选好电脑开始查找资料,就找到的资料热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使用了Google和百度搜索,一些小组登上专业的生物网站阅读下载资料,网上有很多红细胞清晰逼真的图片,同学们不时的发出赞叹声。
我在教室里巡视,随时解答学生关于生物或电脑操作的一些疑问,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电脑并不陌生,有些学生早已是个中高手,所以,有些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的完成了Powerpoint的制作。
师:在刚才的分组查找中,我看到很多组讨论都很热烈,查找资料的手法也很熟练,有些组已经完成了Powerpoint的制作,我们请已经完成的组上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生12:Powerpoint附后
学生的发言很精彩,虽然有些名词他们并不十分理解,但是他们尽力尝试用自己能驾御又能被其他同学理解的语言阐述观点,Powerpoint也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听的很投入,对于精彩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看到同学们制作的Powerpoint,听到同学们的解说,我想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我此时的感受,那就是:惊喜连连。我很高兴同学们在这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其实,这是一节计划外的课,上这节课的目的除了让大家更了解红细胞以外,更想带给大家一种体验:同学们是否经常发现考试的时候有不知道的东西?成功的学生,就像成功的科学家能够认识并驾御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你不知道什么?你需要知道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首先要学的重要的东西?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对你的考试有帮助,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理解概念并能运用到新的情况中才是让我们受益终生的能力。
另外,在小组的合作中,同学们也能自然而然的互相帮助,一起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相互分享资源和学会一起工作,分工合作各施所长,在成果的展示中更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的重要性。
所以,最后,我真诚的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些启发,而这启发我想应该不仅仅只局限于红细胞。
好,下课。
案例分析:
1、 新课标强调了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是一节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探究型的生物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索,让学生自我体验,大胆设问应有效的利用了网络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等优势,将学生的学习背景由教室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认识和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研究、感受,体验到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2、 高三的学生缺少的不是应试能力和技巧,在题海中他们缺失的是对未知的好奇心,在将来漫长的生活中,好奇心将是引导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最鲜活的动力,好奇心产生的前提不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只有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我选择了“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驱动他们进行探索,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中也让他们学会目的明确地筛选网络提供的信息,并整理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3、 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查找筛选知识,鼓励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在Powerpoint的汇报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结果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4、 学生们的成果汇报让我惊喜,也让我有更饱满的激情说出精心设计的结束语。结束语从高三学生在考试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出发,连续的设问点出这节课的真正目的:诚然,对于马上要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灌输概念是一种高效率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是,高考之后呢,上了大学之后呢,工作了之后呢,分数不再重要,能力却越来越被看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会探索,才会让学生不把学习当作是谋求高分的简单而机械的手段,才会驱动学生终生学习,才是让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温州第四中学
项琦行
2004.3
关于红细胞的8道习题:
1、下列那些动物细胞失去继续分裂的能力( C )
A、肝细胞和生发层细胞 B、肾细胞和骨髓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和骨质细胞 D、神经细胞和表皮细胞
2、人体内的红细胞和洋葱鳞茎的表皮细胞,二者相似的是( D )
A、都有细胞壁 B、都有大型液泡
C、都没有细胞核 D、都没有叶绿体
3、人的一个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人的红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0 )
4、红细胞和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 A )
A、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D、都是协助扩散
5、O2分子由肺泡内扩散进入红细胞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共需穿过几层磷脂分子(D)
A、3 B、4 C、5 D、10
6、在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B )
A、运输养料和废物 B、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C、吞噬细菌,杀灭细菌 D、加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
7、胎儿的ABO血型可与母体的不同,但并不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其原因是(D)
A、胎儿血浆中凝集素很少 B、母体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C、胎儿红细胞的凝集原很少 D、母体血液与胎儿血液不直接接触
8、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B )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