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3-03 来源:-教研处 流览量:次 分享到
案例:表现性评价在一节物理实验课中的运用
温州四中 黄小温
背景:①新课程评价改革要求有新的评价制度。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表现性评价也以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关注。
表现性评价指的是考察学生在完成某些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其目的是测量学生在一系列的任务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做实验、写开放性的短文或做数学计算。表现性评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过程、关注个体,评价的目的是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做对还是做错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计划能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评价的内容和重点。
②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要求在评价上有新的变化。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就分组实验来说,我在本校高二年级六个班三百多学生中做了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约七成学生反映实验课没意思,对实验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么是什么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呢?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而我们对学生就实验课上的评价不合理应是原因之一。现阶段我们评价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主要是凭最后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忽略了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做出合理评价。这样就照成许多学生马马虎虎做实验,最后从成绩好的学生那里把现成答案抄下来便可以了,而作为老师我们单凭借最后的实验报告很难作出合理评价,而这样又往往会打击一部分认真做实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希望能改变现有实验课上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尝试使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来更合理的对学生一节课的实验操作做个客观评价。
实施过程:①课前布置预习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高二)。
②通过一些提问的设置,来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简单的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关键地方。问题:A、你能否对该实验的原理向大家做简单介绍?B、该实验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去测量?如何测?C、简单的介绍一下你设想的实验步骤?D、你认为该实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E、你准备要如何处理实验的数据?(约占时十分钟。这个环节属于实验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我先是采用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回答,可惜站起来几位同学都无法准确回答。为了保证上课的顺利进行,我只能挑选物理较好的又有意愿回答问题的学生。这就造成在这个环节上,我无法给全体学生做准确地评价。)
③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实验。
④教师逐一对每个小组每个同学打分。按照实验评价量表的内容来为学生的实验表现做评价。(约占时二十五分钟。我一边观察一边打分,对于学生操作有误的地方给予提醒,如果学生能及时准确地纠正不予扣分。我始终认为评价只是手段,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
⑤要求各组互相交流一下实验数据与感受,了解别的同学的做法。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你认为该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有效地避免?B、我们提供的实验装置与书中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你认为哪个更准确?C、通过该实验你学到些什么方法、思想?(约占时十分钟。这个环节属于实验后的反思阶段,学生因为有了实际的动手经历,回答的比较踊跃,想法也是五花八门。我就要求他们把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在实验报告里。)
⑥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一份《关于改进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设想》或其他有关该实验的反思材料。
附:物理实验学生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
评价具体内容 |
分值 | |
预习实验(20) |
实验预习题目完成情况(10) |
8 | |
课前能自行设计实验报告(5) |
3 | ||
有关实验的几个问题回答情况(5) |
2 | ||
实验过程(60) |
上课遵守实验室纪律(10) |
9 | |
能按课本要求安装实验装置(10) |
8 | ||
能按要求按时完成实验(10) |
7 | ||
做实验时态度认真,积极参与(5) |
8 | ||
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思考,想办法合理解决(5) |
3 | ||
小组合作情况(5) |
4 | ||
能设计数据记录表格,真实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论(15) |
10 | ||
实验总结(20) |
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5) |
3 | |
认真思考,完成实验思考题(5) |
3 | ||
写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以及改进意见(10) |
3 | ||
备注 |
本评价表采用量化评价方式,总分为100分。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要求,逐一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给分。总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80分为良好,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
总分 |
71(良好) |
说明:我对高二(6)班55位同学按上面评价量表分别评分,上面量表里分值一栏内填的是全班平均得分情况(四舍五入)。上面评价量表中预习实验的前两项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地,表中实验总结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地。因此,这份评价量表是对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实验地操作、实验后的总结和反思,整个过程的综合评价。
反思:这堂课并没有达到我预期设想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失败的。课后我一直在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①本节实验课的优点。
A、与传统的实验课比较,我认为本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因为运用了表现性评价方式,它更加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主体性,学生为了更充分地、多方位地表现自己,愿意积极地参与实验的操作,以期望获得较高的评价。而部分原来投机取巧的学生,也在没法滥竽充数的情况下被动地参与实验操作。整堂课下来,基本上没出现象以前那样部分学生无所事事的情形。
B、与传统的实验课比较,我觉得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有更加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并使得我们教师更加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掌握情况。
②本节实验课的不足。
A、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充分预习,所以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而我由于要个别给他们讲解实验的原理、做法,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无法仔细的给全班学生做全面的表现性评价。
B、因为学生没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使得学生对评价活动的了解度和认可度都不够,学生没法做到有的放矢,则评价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
C、两人一组的形式,让我无法对每个学生作出完全正确的评价。
D、由于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于等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大部分学生课后的反思都写不好或者是没有写。
③如何改进?
A、实验前应先把《评价量表》的内容公布给学生知道,让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B、由于学生们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可能也不知从哪儿下手进行反思和评价。为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如果自己对自己的学习都不能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么这样的学习是在为别人学习,而不是为自己学习。我建议设置《实验课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我制定了几个自我评价题目:a、本节实验课你自认为完成的如何?b、你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活动,效果如何?c、你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情况如何?d、本节实验课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C、不管是《实验课的表现性评价》还是《实验课的自我评价》,都应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评价方案,使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共性,更能反映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也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评价活动的认可度,提高评价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师生要共同认识到,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打分,而是希望通过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教师及时找到学生的不足,从而改进和指导教学的双边活动。
D、如果有学生对自己在实验课上的表现不满意,我们提出二次评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改进和超越的机会,激发和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表现性评价要与课程与教学相整合,将表现性评定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部分,我们才能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不同于过去将评价排斥于课程与教学之外或将评价视为外在的监控的传统评价观。而且,只有将表现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与教学,才可以随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