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3 来源:-网站运维 流览量:次 分享到
2019年12月2日在我校九年级举行了英语学科的调研活动。高婉琦老师和项艳琼老师分别在九(3)班和九(1)班开课,开课内容:外研版九年级上册第十模块阅读课。
两位老师同课异构,风格鲜明,各具特色。都比较好地达成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整体篇章的阅读入手获取主旨大意,再到分段落细读,获取细节信息,并通过阅读策略理解生词和句意,最后再从整体上评价澳大利亚人(第一节课)或梳理文章结构(第二节课)。教师教态亲切,课堂语言准确清晰,课堂容量大,教学环节行云流水。
第一节高老师的课侧重于阅读信息的获取,和文化知识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师还运用了多种教学辅助方式,其中与气候相关的图直观的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节课,项老师从复习前一单元课文内容引出新授课,阅读过程中从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到指导学生多方面阅读技能,不但文章结构得到全面的分析而且文化意识得到了渗透。最后又利用鱼骨框架,提炼出文本结构,并引出travel的深层含义,耐人寻味。
课后英语组的老师们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但是意犹未尽,大家持续在微信群上各抒己见。
在文本方面有老师提出质疑:澳大利亚土著是否来自英国?现居澳大利亚的人的特点方面,是否需要补充文化信息以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也有老师在课堂活动方面提出是否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两人小组和多人小组的讨论;是否变“读一段完成一个任务”为几个层次递进的“整体大任务”;在最后任务环节,是否可以加以延伸达到联系自身实际的目的。如进一步讨论Which part do you like best? Why? 学生能对所以学内容加以评析,文本的支撑让学生学生讨论内容言之有物,给学生展现自我观点的平台。
在拓展作业中,高老师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观看相关主题电影,扩大学生知识面并激发学生兴趣。但有老师提出质疑:殖民扩张的话题,学生很难利用本课所学加以讨论,是否进一步改善?
经过这样一次的同课异构和研讨活动,使得大家对九年级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全组的努力下我们期待着能够呈现出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英语课堂。
通讯稿撰写:陈希 金碎燕